辦學理念:

一、強化學生生活教育,從日常小事做起。   

「早晨起床,灑掃應對進退……」聽起來有點八股,但卻是生活能力的起點,「習慣」很重要,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」更重要。學生的天職就是「學習」,不只是學習課堂的知識,還要有生活的常識,而這些都是從「小事」開始,所謂「見微知著」,所謂「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國家為?」就是這道理。

二、教育之道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,強調師長以身作則。

「教育之道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。」愛與榜樣,其實都在日常,真積力久,潛移默化之功自然顯現。老師的角色很奇特,喜歡教人,不喜歡被人教,但無論如何,必須「以身作則」、時時「將心比心」,這是基本,學生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,有些時候,老師一舉手、一投足、一句話、一個眼神,對學生而言,就是一輩子的烙印。

三、成績不是唯一,學生一個都不放棄。

花蓮高中、花蓮女中在花蓮縣雖然號稱花蓮一中、一女中,然而少子化(109年報名國中教育會考全縣僅2999人)之下,學生的程度落差甚大,從PR99到PR30~40,分布相當均勻。幸而12年國教推動之下,即便是普通型高中,成績也不再是唯一,108課綱強調多元,強調適才適性的時代已經來到,「放對地方」、「發現亮點」才是主流,所以「學生一個都不放棄」,是我們所有教育人員應該努力的目標,也是所有為人父母的心願。

四、凝聚教師、學生、家長共識,穩定中求發展。

時代不同了,學校也不再只是學術知識的傳播。未來,學校必須常常傾聽學生的想法,擴大學生參與的層面,還得要廣徵校友的意見,師長參與的必要性提高,也要了解家長的期待,唯有具備這幾方面的共識,才能清楚建構學校的未來藍圖。為此,校長必須要有清晰的辦學理念,同時扮演居中協調、引領向前的角色,才能使學校的校風、特色、傳統得以不墜,並能在穩定中尋求發展,替學校創造另一個契機。

五、解決問題 / 校長存在的功能。

校長存在的目的,就是明快、果決、找到方法來解決學校所遭遇的問題。以行政人員而論,學校的職員、幹事主要幫組長解決問題,組長替主任解決問題,主任替校長解決問題,校長則要解決一些組長、主任無法解決的問題,另外,也要替長官解決問題,不可以製造問題。所謂問題,一般都來自學生、老師、家長、社區,校長存在的功能是解決這些疑難雜症,有時候需要的是經費,有時候需要的是人情、人脈,有時候需要的是技巧、方法,有時候需要的是時間,校長責無旁貸。

經營計劃及未來發展願景:

一、認識自己,宏觀天下

讓學生清楚道知道自己的起始點,然後將「學習」內化成自己一生的本事,繼而能適應變化、與人合作、解決問題,最好再具有一技之長,以達涵育多元智能的教育目標,以此為起點,進而拓展自己的視野,放眼國際。

二、尊重包容、適性揚才

除了經由優秀的教師團隊多面向引領學子往人文與科學、知識與能力、個性與群性各方面均衡發展外,更要培養學子懂得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的健康價值觀與人生觀,在這個基礎上各顯才能,適才適所,以培育出新世紀的優質公民。

三、創新、專業、有效率的教育團隊

12年國教的推動,108課綱的實施,在在說明了時代的轉變,多元、專業、特色、創新已成為教育現場的主流。教師的角色除了教學、輔導外,尚必須自我精進、加強個人專業、改進教學方法、創新教材與課程,提供學子多元的選擇與適性需求。行政支援教學,服務師生,故而行政團隊的效率就顯得格外重要,「解決問題」的能耐與本事,就是行政團隊的指標,校長、主任、組長在行政工作上,均應以此為準則。有效率的行政團隊,成為師生的後盾,加上多元、專業、特色、創新的教師,才能算是「有效率的教育團隊」。

四、學校教育資源共享

學校向來以教師教學為本體,以學生學習為中心,以家長、校友為學校後盾,行政支援教學、服務師生。然而,現在已是「資源共享」的時代,學校各項措施與活動除了回歸教育的本質外,師生也要具備資源分享的概念及社區意識,同時整合多元化的文教資源,以創造共存共榮的「共享價值觀」。走出校學校圍牆,走進社區,貼近地方色彩,同時也讓社區民眾更了解學校,往在地化的目標逐漸推進。

五、跨出校園,走進東岸迎向世界

花蓮地區學校校風多勤奮而保守,學校應善用花蓮地區特色,藉藝術課程、社會學科的動能,深入了解花蓮鄉土文化、風俗人情,以及日治移民等相關歷程,繼而規畫中橫、東海岸人文藝術創作之旅,打造學校所在區位的特色。此外,融合各科特色課程,規劃花東縱谷之整合性課程的架構和內容,如「東海岸課程」、「太鲁閣國家公園課程」等。跨出校園,從區位特色出發,走進東海岸的山海藝文,以此為基礎,拓展學子的視野與高度,迎向多元多變的世界。